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以改革攻坚驱动更高水平开放

   2020-09-16 烟台开发区
37
核心提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思维、攻坚的姿态,持续推动产业能级、项目投资、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思维、攻坚的姿态,持续推动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创新驱动、城市品质、营商环境“五大升级”,一年来推出创新案例20余个,新注册企业7500多家,引进华润化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以改革加速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1-7月份,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合同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增长40%,实际使用外资3.27亿美元。

一、聚焦“人无我有”,大力实施首创式改革

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创新案例在全国或全省首创比例超过60%。

一是离岸服务“跨国办”。在全国首创“中日韩投资便利化跨国办”新模式,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匈牙利等境外投资者提供企业注册和变更、跨境银行开户等全过程离岸服务,成为“后疫情”时代外经贸合作的“烟台样板”。

二是科技服务“精准办”。设立全国首家自贸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省首个互联网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打造中韩、中加、中俄3家海外离岸创新平台和上海科技孵化平台,实现异地双向孵化。加快推进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两大创新区”以及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大科创走廊”建设,带动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实现“既在这里生产,又在这里创新”。

三是人才服务“全程办”。在全省率先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开发“人才业达云”系统,实施人才服务、创业、投资、安居、教育五大工程,推出“十全”服务模式,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累计引进合作院士20余人、省级以上高端人才近200人,首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合作先河;以占烟台不到0.12%的面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占全市的1/4,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2家、占全市的1/3。

二、聚焦“人有我优”,大力开展差异化探索

一是推动中日韩深度合作。率先推出“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引进落户全省首家韩资律所、首家韩资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首家中韩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等项目,新引进韩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2倍以上,成为国内韩资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高标准启动建设中日产业园,入驻国内首个超高清产业研究院、5G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重大项目,与中韩产业园构成“一体两翼”互促发展之势。

二是加快海洋经济创新。在全国首创“政企社科”联动大养护模式和海洋牧场融资新机制,推动海洋生物产业蝶变发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探索“海工+渔服”模式,引进中国500强经海海洋公司,致力建设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养殖基地。建成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引进中科院育成中心等高端平台10余个。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在全省首创科信贷、成果贷、信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率先实施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在全省自贸片区推广。

三、聚焦“人优我强”,大力推动集成性创新

一是企业开办集成。在全省率先设立自贸区企业服务专区,将7大类181个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专区,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一窗通办”。

二是项目建设集成。在全国首创项目审批“四书合一、三一审批、一链办理”,从拿地到开工最快2个工作日完成。在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实现从选址、设计到验收全链条管理,从项目洽谈到达产全周期服务,为项目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服务,全区开复工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达到702.6亿元。

三是惠企扶企集成。先后实施保障企业开复工七条举措、帮扶困难企业八项措施、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十条意见、服务外资企业八条措施、提振服务业五项行动,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40多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