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9-09-02 科技网整理
30
核心提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6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一、“一区四园”总体布局

成都高新区现有托管和共建面积657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园区44平方公里),围绕“一区四园”总体布局,依托高新南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高新东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是成都新一轮城市总规确定的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以产业社区为抓手,聚焦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新经济产业主攻方向,探索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将全生命周期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与产业社区融合,形成新经济梯度培育空间格局,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

位于其中的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规划面积29.86平方公里,依托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科技金融等产业和政策集聚优势,建设面向世界的自贸区开放高地;成都金融城,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是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吸引金融总部聚集的重要载体、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天府软件园,是中国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聚集企业600余家,员工总数逾6万人,世界500强34家,成为全国知名创新地标;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4平方公里,由四川省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正在建设成为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菁蓉汇,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是中韩创新创业园的主要承载地,是成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协力共促双创全面升级;中国-欧洲中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是重要的对欧综合服务平台、欧洽会永久会址。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载体,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产业生态圈和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边界清晰、体制机制专业、功能配套完善、区域识别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积极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

位于西区的成都高新综保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2018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78.2亿元(不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23.5%,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6.8%。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双流园区)进出口额3521亿元,首次超过昆山综保区和新郑综保区,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  

高新东区——面积 483平方公里,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是成都“东进”主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重点发展航空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业、临空新经济产业。

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建设是四川省委确定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定位为“带动成都乃至全省发展的强劲引擎”。天府国际机场于2015年获国家批复,建成后将满足直达航线和中转航班旅客需求,远期年旅客吞吐量将达9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面积4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是成都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空间,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现代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和专业外包服务,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

二、高新区主导产业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8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8亿元、增长9.6%,占成都比重上升至12.2%,占四川比重达4.6%。  截至2018年,聚集市场主体17.5万余家。其中,企业13.1万余家,上市企业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4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14家。

   (一)电子信息产业

2018年,123家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000.5亿元,同比增长20.41%,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联想、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截止2018年底,全区纳入统计的软件企业1423家,聚集全球软件10强企业5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40家,本土9家企业纳入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规模超过18万人。

   (二)生物医药产业

2018年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212亿元、增长22.2%,实现亿元品种26个、占成都亿元品种的34.2%。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升至第6位,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等企业超过2000家,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从业人员5万余人。已建成天府生命科技园一期和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新川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天河孵化园3个生物产业专业园区,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三)新经济产业

    2018年,具有新经济性质企业达8万余家,近三年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余家,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新潮传媒、壹玖壹玖、医云科技)、潜在独角兽企业37家、瞪羚企业60家。

    三、全链条培育体系

    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使命,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从企业孵化到发展壮大的良性生态系统,构建起涵盖孵化载体、投融资、人才支撑、创新创业、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等全链条培育体系。

孵化载体。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超过100家,总面积440万平方米;聚集创新创业企业4.7万家。

科技金融。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国务院首批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之一。发行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

人才支撑。出台“金熊猫”人才计划,设立30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建立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在落户、入学、医疗、住房、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聚集各类人才52.5万名,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19人,累计吸引3841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687家。

创新创业。以“国际化、专业化、众创化、集群化”为主要方向,大力支持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国际合作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创新和街道社区基层创新创业。创新主体快速增长,聚集创新创业企业2.5万余家。

知识产权。搭建了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成立四川省首个知识产权服务联盟,聚集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0余家。  产业培育。对外发布18条产业培育新政,进一步深化产业培育机制,探索业界共治新模式,加快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

政务服务。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务环境,首推“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专业化服务能力在中西部保持领先。

四、高新区发展目标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围绕“一区四园”总体布局,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勇担国家创新使命,深化改革再出发,凝心聚力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成都高新区确定了“三步走”发展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国内顶尖高科技园区地位,成为引领中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示范区;从2020年到2035年,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成为国家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联系方式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电话:  962000
传真:  028-86051956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