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京市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

   2024-02-20 北京市科委
73
核心提示: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于英杰出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于英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会议,相关国家部委、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市委办局及区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于英杰向参加座谈会的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表示诚挚欢迎,并衷心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北京市基础研究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基础研究领域仍面临着重大原创成果产出不足、企业参与亟待提升、对世界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两头在外”依然严重等问题。北京依托得天独厚的教育、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有义务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国基础研究发展大局中挑大梁、担重任,铸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稳固根基。他强调,未来,一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在理性客观分析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高效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作出贡献。二是要坚持“突出原创、人才为本、开放创新”,在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基础研究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推动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彰显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特色。三是不断完善各类要素保障,北京市愿与各部委及科技创新主体在完善多元化投入,建立健全部市、校企合作机制,营造优质创新发展氛围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四是做好宣传引导,推动更多国家政策、资源、成果在京落地转化,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积极投入基础研究,努力开辟更多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构建更多发展新优势新引擎,培育带动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关注和投向基础研究,增强北京发展新动能,更好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了未来北京市发展基础研究的主要考虑和重要部署,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全面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一是强化领域布局和空间布局。聚焦“数理化生”四大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目标导向型研究;鼓励打破学科边界和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进一步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优势,共同促进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融通,形成高效联动体系。二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稳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是部署建设基础条件平台。科学规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平台,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夯实科研物质技术基础,为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构建多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梯队,建设全球人才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五是加强基础研究开放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国际化科研环境,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六是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提升资助效能,在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各关键环节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体制机制。七是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科研人员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营造敢于质疑、宽松包容的学术风气,构建宽容失败、坐住坐稳“冷板凳”的科研环境,推动科学精神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北京地区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各位代表分别就如何形成发展合力、推动北京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市人才局副局长于海蛟、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刘存良、海淀区副区长武凯、怀柔区副区长季学伟分别对各单位提出的相关考虑和建议做出回应,表示将积极服务好国家战略需要,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加大要素保障支持,分层分类助推各创新主体能力提升,持续强化部市联动、政企协同,共同推动北京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