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河南洛阳 “双倍增”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06-10 河南日报
29
核心提示:6月4日,在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的洛阳中科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科研人员与中信重工工程师正在一同调试

6月4日,在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的洛阳中科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科研人员与中信重工工程师正在一同调试一款智能选矿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通过增加智能三维视觉模块及人工智能计算芯片,赋予选矿装备“眼睛”和“大脑”,实现选矿“机器换人”。

“作为产业链招商项目,去年1月,洛阳市政府、西工区与中科院计算所、中科寒武纪公司共同成立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我们发挥创新基地的平台载体作用,与中信重工、华联等企业在矿用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方面,与洛阳有关科研院所在特种装备国产替代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探索一条促进人工智能与洛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负责人李淳芃博士介绍。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发展体系为支撑,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位谋划并推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

洛阳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在实施“双倍增”行动中,洛阳市提出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主体倍增;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为主攻方向,实施创新平台倍增,让高素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层次创新平台落地发力。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创新主体2026家、创新平台1977个,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13倍和2.04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引领洛阳企业勇登中国创新高峰。洛阳轴承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洛阳造”装配构件建功南水北调优化项目……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洛阳创新成果,助力我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光电转换连接器、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组合式空气滤清器……走进位于洛阳国家高新区的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的待转化项目,正静候“伯乐”。企业负责人动动手指就能购买科技成果,让科技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洛阳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制定50余项针对性、突破性强的创新政策,涵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人才引进、服务保障等方面,以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增添动力,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创新平台载体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吸引了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人才的汇聚。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首席科学家雒建斌荣获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清华大学邢新会团队研发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发明博览会上摘金;田克恭团队搭建了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平台,研发出多个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产品;何华团队的激光增材强化尖轨技术,能让铁路尖轨使用寿命延长3倍……“下一步,洛阳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要求,建设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汇聚创新人才,打好创新组合拳。”洛阳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洛阳市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持续加力,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计划,培育超百亿元创新龙头企业5家、“瞪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00家,新建创新平台300个,完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平台梯次建设格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洛阳副中心、都市圈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