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京“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延发至河北——京冀促进技术市场一体化取得重要成果

   2015-11-11 北京市科委
22
核心提示:10月26日,来自河北石家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120余名人员经考试合格获得了北京“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京
  10月26日,来自河北石家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120余名人员经考试合格获得了北京“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京津冀地区技术经纪人交流座谈会同时举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伍建民,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副理事长李建强,河北省科技厅成果处处长耿艳楼,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金勇,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志敏、赵万里为获得“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颁发了证书。
  这次获得证书的120余名技术经纪人均由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培训,经考核取得了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这次颁发的 “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代表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由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北京经纪人协会和石家庄科学技术和地震局联合颁发的,体现了北京、河北促进技术市场共建共享取得了重要进展,也是北京市科委贯彻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北京市科委在《关于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2015-2017年)》中提出要研究建立统一的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加强技术交易团队培养和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促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交易一体化,向京津冀地区全境辐射。
  近年来,京津冀之间技术要素流动呈现活跃之势。2014年,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数和成交额为3475项、83.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2.3%和25.0%。技术合同成交数量和成交金额分别占津冀吸纳全国技术的19.6%和16.8%,充分说明北京是津冀两地最大的技术卖方。今年前三个季度,北京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超过2000项,达到2192项,同比增长4.6%;成交额51.0亿元。目前,京津冀三地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超过200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83家(北京59家,天津11家,河北13家),占全国的18.2%。这些机构对促进三地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为落实北京市科委与河北省科技厅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加强两地科技合作交流,支持石家庄市建设科技大市场,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北京经纪人协会积极开展与石家庄的联系对接,上半年赴石家庄开展科技需求调研,组织技术转移机构进行项目筛选、项目论证、项目评估,推动项目路演与对接。同时,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开展石家庄市技术经纪人培训,培训人员达到120余名,并组织了技术经纪人考试。
  伍建民在交流座谈会上致辞。他在致辞中回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河北和天津的有关情况,并对京冀两地的技术市场协同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共享,主要做好技术需求供给、技术交易网络、人才专家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北京技术市场网,发挥技术市场实时监测体系作用,依托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作为载体发布京冀两地技术交易信息、技术供需信息以及交易动态,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对接,基于目前已经在石家庄开展的科技需求调研,面向国内和国际,为京津冀技术转移机构开展项目评估推介宣传服务等;三是培训,通过北京的技术经纪人师资队伍,为河北石家庄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技术经纪人队伍。
  伍建民对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成为“咨询师”,要深刻把握技术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对技术转移的供需双方提供调研评估论证、产业发展和政策咨询、技术发展趋势研判等咨询服务。二是成为“粘接剂”,在交易内容、交易方式、交易过程、技术适配性、交易价格方面等方面,创新服务模式,促成技术转移供需双方达成交易;三是成为“加速器”,提高供需双方技术转移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加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成为“集成商”,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要有效地将技术、组织、管理、商业等因素集成起来,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座谈会上,来自北京的三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向120余名技术经纪人讲解了技术转移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这些机构开展技术转移的服务业绩和成功案例,分享了从事技术转移的经验和体会。
  下一步,京冀两地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经纪人的交流与合作,更好服务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