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9年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06-17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74
核心提示:2019年,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在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2019年,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在党工委、管委会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15555”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更牢靠的基础。

一、综合

2019年商务部和省商务厅组织开展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第113位、全省73个开发区(高新区)第1位。

经全市统一核算,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69亿元,同比增长8.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7.37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79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26.53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18年的7.4:33.5:59.1转变为2019年的7.1:34.5:58.9。人均GDP达到66625元,比上年增加681元。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27亿元,同比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6亿元,增长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91亿元,增长6.8%;金融业增加值21.99亿元,增长4.3%;房地产业增加值6.29亿元,下降18.6%。

年末各类市场主体52549户,注册资本708.64亿元。其中,企业13062户,注册资本667.34亿元;个体工商户38906户,注册资本30.4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581户,注册资本10.83亿元。

二、脱贫攻坚

年末全区剩余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82户8213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脱贫攻坚取得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

累计投入65.3亿元,倾力打好“四场硬仗”,实施饮水工程112个,解决和巩固3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网升级改造项目18个,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农村公路1911公里,全面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产业扶贫带动6075户2.3万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4亿元。有序推进2150户9282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逐步融入城镇新生活。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全面落实,4.3万贫困学生获得资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15户、农村老旧住房整治11299户,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68亿元,实现增加值28.75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3.01亿元,增长10.9%;林业增加值0.45亿元,同比持平;畜牧业增加值3.72亿元,下降21.4%;渔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6.9%。非粮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97.8%,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5万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4万亩、秋粮播种面积3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1.9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9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31.96万吨,增长45.2%。其中:夏粮产量13.69万吨、秋粮产量18.27万吨。蔬菜产量44.2万吨,稻谷产量4.9万吨,油料作物1.5万吨,水果产量3.5万吨,烤烟产量0.5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7万吨,增长6.9%。其中猪肉产量1.28万吨,牛肉产量0.18吨,禽肉产量0.24吨。年末生猪存栏13.1万头,增长5.7%;全年生猪出栏15.2万头,增长7.2%;家禽出栏117.3万羽,增长5.6%;禽蛋产量0.4万吨,下降10.7%。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26.1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家,比上年末减少14户。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6%和35.4%,非公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3%,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4%。

分行业看,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4.41亿元,增长18.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18.52亿元,增长56.4%;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7.92亿元,下降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5.18亿元,下降1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38.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2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营业收入217.58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营业利润84.27亿元,增长10.9%;实现利润总额86.15亿元,增长10.2%;税金总额7.45亿元,增长4.9%。规模工业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20835人。累计产销率为95.5%。

全年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4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54亿元,增长10.3%,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上报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4.2亿元,同比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2.2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29.48亿元。

全年共有投资项目167个,其中500-5000万投资项目70个,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64个,房开项目33个;完成产业投资55.2亿元,产业投资占比为33.6%,较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8亿元,下降15.6%;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20.25万平方米,增长13.8%,其中新开工面积53.64万平方米,增长32.3%;商品房销售面积44.75万平方米,下降52.7 %,其中现房销售面积8.13万平方米,下降29.3%;商品房销售额32.28亿元,下降34.9,其中现房销售额8.17亿元,增长82.2%。

六、市场消费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27亿元,同比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6.8%。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504.55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7亿元,增长4.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85亿元,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72亿元,增长4.4%;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5.82亿元,增长3.8%,零售业98.63亿元,增长3.4%,住宿业1.31亿元,增长7.5%,餐饮业19.81亿元,增长9.1%。

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0.7亿元,增长11.8%,其中非公部分零售额52亿元,增长1.2%;限额以上消费品销售额249.1亿元,下降2%,其中非公部分销售额84.4亿元,下降6.3%。在限上消费品零售中,汽车类零售额38.82亿元,增长8.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56亿元,增长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1.2%。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213万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额3880万美元,增长30.7%,在出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719万美元,占比95.8%;进口额1333万美元,下降10.4%,在进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284万美元,占比96.3%。

全年省外招商引资项目1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省外实际到位资金为157.5亿元,同比增长8.2%

全年接待游客23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增长16.7%。

八、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增长7%,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535万元,增长20.1%。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26.38公里,其中国道46.89公里,省道130.79公里,县道337.91公里,乡道404.72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86.88公里,二级公路64.05公里,三级公路23.8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742.33公里。

全年公路货物发送量4241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71804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发送量327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25654万人公里。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6.16亿元,同比下降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1亿元,增长0.4%,其中税收收入15.86亿元,增长5.7%;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3.2%;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961元。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93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八项重点支出28.08亿元,增长24.1%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4.3%。年末市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4.44亿元,同比下降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0.55亿元,增长17.1%。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281人,教职工人数247人,其中教师数229人;有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人数22838人,教职工2932人,其中教师2828人;有小学106所,在校生48998人,教职工2925人,其中教师2841人;幼儿园73所,入园儿童16718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1%。学前儿童三年入园率达89.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18.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13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25511万元。

年内实施科技项目个数380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77个、省级科技项目86个、市级科技项目204个、区级科技项目15个。获得科技项目资金8731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资金2640万元、省级项目资金5345.4万元、市级项目资金1463.5万元、区级项目资金70万元。

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家,较去年净增8家;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所(含市级),其中省级6所、市级16所;省级科技孵化器6个,重点实验室2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试验室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10个、市级重点试验室16个;院士、博士等专家工作站15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5个。

全年专利申请量2110件,其中发明专利526件;获得专利授权量1400件,其中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量101件。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藏书量达53万册,有文化站14个,大型体育运动场1个,影剧院5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7.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通讯覆盖率100%。

年末拥有体育场地1231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212个;体育场地占地面积105.14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101.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77平方米;建成了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2个、乡镇级8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5个。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2.59亿元,同比下降39.8%。年末拥有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所,妇幼保健中心1所(原2所卫生监督所因机构改革原因并入区综合执法局);有医疗机构398所,其中医院15所、卫生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家,个体诊所99家,村卫生室208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173张,卫生医疗机构人员104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07人,注册护士(护师)5668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58.02万人,同比增加0.56万人,城镇化率为66.32%,增长0.0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57.26万人,增加0.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16万人,乡村人口23.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545人,出生率为13.73‰;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为108.1:100;死亡人口2507人,死亡率为3.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

全区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5元,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7,增长10%,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十二、就业与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64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1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

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542人,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8077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312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11988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315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7470人,其中农民工3891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864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178人。

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5091户11982人,其中城镇低保1415户3120人、农村低保3676户8862人。年末有敬老院9所,养老院3个(福安康养老院2019年关停);养老机构床位数2236张,净增156张(含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森林覆盖率达58%,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年末实有森林面积86141公顷,当年新增营造林面积333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670.14公顷。

年末全区有污水处理厂13座,日处理能力8.17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8.5%;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为100%。全区取新鲜水总量4500万立方米,增长9.2%。

全年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59天,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8.4%(API指数),较去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垃圾产生量为20.33万吨,垃圾清运量和处理量为18.65万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1.71%;全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0起,比上年减少1起,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14起、建筑和工矿商贸事故1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9人,减少1人,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人数15人,建筑和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1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同比下降25.1%。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