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鲤城区“筑巢·共融·协同”三位一体推进科技人才工作

   2025-04-03 泉州市科技局
105
核心提示:近年来,鲤城区创新“3+4+3”模式,以“筑巢·共融·协同”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筑巢引凤,构建

近年来,鲤城区创新“3+4+3”模式,以“筑巢·共融·协同”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筑巢引凤,构建科创“强磁场”
  一是围绕资源整合,建设“两地双园双中心”平台。引入智库平台深圳投石、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3个异地产业加速中心,全面对接先进发达地区科创资源,构建“科创智库”+驻外“产业加速中心”+域内“科技型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服务矩阵,精准引资引才,夯实优质生产力培育基础。
  二是围绕“四链”融合,打造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成立泉州分中心,建设泉州技术转移转化数字化平台,探索泉州技术转移创新体系建设新模式,促进“沪泉”两地科技资源转移联动。
  三是围绕人才聚合,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成立“金蓝领”俱乐部,聘请行业专家顾问与人才服务专员,搭建技能提升与招聘平台;引进鲤城区职业经理人协会等4家协会,建设鲤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泉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产才共融,织密引育“立体网”
  一是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与高校院所以合作开发、互聘导师、共建研发中心和实践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合作,新引进理工类博士4名,1名人才入选省“创新之星”,1个项目列入省STS项目、1个项目列入市科技重大“揭榜挂帅”项目、2个项目列入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
  二是推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联兴发公司牵头组建功能性纺织品联盟,打破区域限制,与美国莱卡公司合作,集聚包括爱普生中国、华沙利科技在内的17家纺织联盟企业,打造共享实验室,将鲤城的纺织鞋服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向新高度。
  三是推动以“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实现招商引才同步。2024年入选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集力生物团队,其带头人掌握生物大分子浓缩领域核心技术,我区积极对接项目投资方,促成该团队以技术入股顺利落地鲤城并快速产业化,同时与华侨大学、深圳华大基因及医院等机构共建产学研基地,持续提升巩固产品优势。
  四是推动以构建异地研发孵化模式打造科创飞地。建设西安交通大学—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打造“研发在西安,产业在鲤城”科创模式,目前已对接泉州有意向合作的科技企业9家,拟到位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项目孵化投资金额约500万。同时鼓励火炬电子、七星电气等龙头企业布局上海、成都等异地研发中心,促成4项科技成果在鲤城落地。
  多维协同,升级惠才“全场景”
  一是聚焦重点科技人才。组建鲤城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重点科技人才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2024年助力集力生物团队入选第七批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并开展省人才认定申报。同时将重点科技人才列入区主要领导春节慰问对象,倾听解决人才工作生活诉求,激发其创新活力。
  二是聚焦科技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领头羊作用,实施“鲤跃计划”科技企业家培养工程,组织科技企业家赴深圳、武汉、西安、杭州等地研习先进经验,拓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对接,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
  三是聚焦营造人才生态。打造燃SPACE俱乐部、拾光书咖、人才公寓,定期举办人才社群活动;举办“走进大院大所、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产融对接会、“科技我来讲”等系列活动,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