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加快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

   2024-01-26 中国电子报
137
核心提示:预计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总量跃居中西部第一位;装备制造业营业收

预计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总量跃居中西部第一位;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达1.15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24个月保持18%以上,占全部投资比重突破30%;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27户,首次实现一、二、三产全覆盖。2023年,安徽经信系统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实现了上述“四个重大突破”。

“2024年,安徽将大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冯克金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

突出“五大行动”,着力推动工业稳增长

记者了解到,2024年,安徽将突出“五大行动”,着力在工业稳增长上求突破。坚持稳字当头、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助企解难、政策落地、产需对接、动能培育、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加强运行调度,增强和巩固全省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安徽将深入实施助企解难行动、政策落地行动、产需对接行动、动能培育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具体措施如,分层次分行业持续深入开展产需对接,帮助企业找订单、稳配套,依托“羚羊”平台的资源汇聚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对接会。又如,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地方立法工作,编制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建立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库和工信部投资导向计划项目储备库,争取获得更多的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增长点。

此外,还将持续优化运行调度体系。落实省政府重点工作调度推进机制,完善月通报、季评价、年考评制度,提升运行调度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行业会商,强化实时监测和预研预判,对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监测调度的精准度和指导服务的实效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经信部门要强化春节前后的工业生产监测调度,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用工、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全省工业经济“开门红”。

突出融合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

冯克金在会上强调,2024年,安徽将突出融合集群,奋力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上求突破。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牵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构建“4+10”万千亿产业体系。

一是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启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立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坚持“以赛促建”,培育省级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深入贯彻“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若干政策,坚持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力。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实施方案”,推动召开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会;突出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牵引,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技术改造投资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持续优化钢铁、建材、有色、化工、机械、轻工、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三是大力推进专班招引。完善“双招双引”方案和路线图,加快设立细分领域子基金,省市协同精准招引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标志性项目,力争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家电(居)产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实现新提升,努力提升招引项目数、投资增速等指标在十大专班中的位次。

四是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争创一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五是培育增长新动能。研究制定工业母机及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通航装备、工程机械、关键基础零部件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机器人省产省用实现新增长。制定实施智能家电(居)、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镁基材料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持续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深化工业元宇宙、人形机器人、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等领域的研究,谋划储备一批先进制造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后备军。

突出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2024年,安徽将突出数实融合,合力在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上求突破。深入贯彻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一是提升数智赋能质效。聚焦“智改数转网联”主攻方向,探索“标杆示范-重点产业链-工业园区”点线面应用推广路径,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争创一批国家级典型示范;重点培育一批“行业大脑”、总包服务商;深化“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新增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带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提质扩面,实现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

二是促进大模型创新应用。制定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打造“大模型+软件开发”生态体系,打造“模型即服务”新模式,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先导区,加快抢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是增强支撑服务能力。优化提升“羚羊”平台功能,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拓展典型应用场景,建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等服务载体。优化提升标识解析服务体系,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协同发展,超前布局建设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智能算力设施,建设一批5G专网和5G工厂。分层分类开展数字化转型宣传培训,提升“皖美工赋”“品味新经济”等特色品牌活动影响力。

四是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CX二期、晶合三期、维信诺AMOLED模组等重大项目早竣工投产、达产见效,围绕新型显示、DRAM存储器、紧缺材料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供应链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深入实施《中国声谷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中国声谷”年度计划,力争“中国声谷”营收再突破。制定出台“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实现营收新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