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廊坊加速创新要素集聚 加快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

   2023-09-19 廊坊市科技局
43
核心提示:近年来,廊坊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科技创新源头

近年来,廊坊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科技创新源头的区位优势,聚焦平台支撑,项目带动,协同深化,人才助力,政策引领五方面,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域内的转化效率和比重2022年,技术合同累计交易2341项,成交总额226.7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419项,成交额40.35亿元。今年1-8月,全市技术合同累计交易1606项,成交总额127.66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208项,成交额20.81亿元,同比增长60.8%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建强承接载体,联合建设一批承接疏解平台。推动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列入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支持联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共建“跨气水介质飞行器实验室”等一批研发平台,承担数据中心服务器级重力式环路热管冷却技术与示范级以上科技项目10与清华大学共建重大科技项目(固安)中试孵化基地,累计入驻项目30个,毕业企业10,转移科技成果29项,申请授权专利173项。重点打造国际基因细胞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加快推动细胞、基因领域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为打造模块化智能实验室以及研发细胞转运机器人提供场地基础同时,全力推动通武廊科技合作,与通州区科委、武清区科技局共同签订《通武廊区域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筛选并发布80家通武廊三地平台(廊坊市25家),实现区域间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共用。与通州区科委深入磋商,就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市共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科技研发平台和创建孵化器(众创空间)联盟达成共识截至目前,全市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天津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05家,承接京津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

激活资金活水,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为导向,围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需求,支持重点科技型企业联合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成果转化。2020年以来,共争取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1项,获得支持资金5300万元;组织实施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专项40项,获得支持资金2960万元,促进“超薄型超级电容器隔膜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封装焊球制备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多污染物协同催化氧化关键催化材料应用示范及产业化”“高性能重组木在木质家具领域成果转化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冷却换热系统装备产业化项目”等一批京津高水平科技成果到廊坊落地转化撬动企业研发投入7.7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

深化协同合作,扎实开展对接京津系列活动。聚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京津创新资源,深入实施“双百互进行动”,组织域内企业走进京津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交流等走出去活动,邀请京津专家深入域内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服务等请进来活动在中试孵化、研发制造和配套服务等环节加强协作,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等各类推介、对接、路演活动,持续增强技术市场活跃度,实现科技资源精准高效对接,促成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落户廊坊市。自2022年以来,每年开展各类对接活动200项以上,达成合作意向235项,促成廊坊元拓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院防爆监测仪用人眼安全半导体激光模组开发项目、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压缩机组维检修中心与清华大学“试车台多型号多工况性能计算和分析项目”等签约100余项。

汇聚智力资源,促进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聚焦域内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廊才工程加强新时代廊坊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试行)》,主动牵线搭桥,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全市建设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点单位13家,23名院士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各级科研项目660余项,投入研发经费9.3亿元,获得发明、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590余项。组建28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44个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团和固安航空航天产业科技特派团,推动驻在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300余名专家及其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助力企业改进工艺、提升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累计开展对接活动300余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转化科技成果150项。聚力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转移人才,构建咨询、培训、技术转移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过程服务体系全市建设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9,培育技术经理人165,近三年,促成交易京津技术合同300余项,累计合同成交额4800万元。

优化环境支撑,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生态。2022年,以廊坊全市域纳入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为契机,制定印发《廊坊·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优环境。近期,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从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夯实成果转化承接载体、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完善成果转化方式、健全成果转化机制13措施,为进一步集聚京津科技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提供政策保障支持和指导廊坊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建设,建立全省智能制造行业科技成果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已针对中电新源(廊坊)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功率换流箱式储能设备”、长盛(廊坊)科技有限公司“差别化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研究”等京津合作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评价20项,加快推动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每年超过100以上高水平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市实现孵化转化,京津创新资源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廊坊的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引擎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