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有更多世界首创

   2023-09-15 科技日报
48
核心提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对中国能不能完成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工程是心存顾虑的。”9月12日,国际水资源学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对中国能不能完成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工程是心存顾虑的。”9月12日,国际水资源学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阿西特·比斯瓦斯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期间举办的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坦言,“如今,作为工程师的我为南水北调取得的成绩鼓掌。事实证明,中国在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和两千年前一样站在世界前列。”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攻克了低扬程大流量泵站、超大型渡槽、大口径输水隧洞、新老混凝土结合、膨胀土施工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关,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介绍,截至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超650亿立方米,补给多个重要城市的用水,如“南水”已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5%,占天津城区供水的99%。

那么,65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够不够用?南水北调工程能在其他区域“复制”吗?西部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能不能通过调水解决呢?

我国仍需进一步优化水资源

有观点认为,近几年中国用水总量缓慢下降,表明中国已经出现了用水“拐点”,意味着在当前供水能力下,中国北方地区已达到水供需相对平衡。

针对上述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建云表示,这一判断忽略了用水总量缓慢下降的多种因素,比如水利普查统计修正带来的数据偏差。

“当前我国用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用水需求还并未得到真正满足。”张建云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规模的增长,比如城镇化率提高、生活消费需求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等,用水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主要发达国家的用水达峰节点佐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在第一产业比重小于5%、第二产业比重为30%—40%、第三产业达到60%以上时,才会出现用水总量的“拐点”。

“中国当前的第一、二产业占比仍然相对较大,第三产业占比仅达到52.8%,并未达到峰值阶段。”张建云说,在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方面,中国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都需要水资源的进一步优化,进而为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将为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水源问题,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这条生机勃勃的生命线又将延伸向何方?

蒋旭光介绍,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将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各自分阶段开展建设。东线实施“一干多支扩面”,积极推进二期工程立项建设;中线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引江补汉”,要规划建设好沿线调蓄工程;西线目前处于规划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阶段。

“西部调水海拔高、水量大、范围广,具有极其明显的布局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西线调水工程应实施主动的水资源布局,支持包括成都平原、河西走廊、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部经济有所发展,但仍与东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距。要发展西部经济,前提是构建起‘水网经济格局’。”王浩建议,通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赋能黄河沿线经济带,打造西南、西北水网联通经济带,为西部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南水北调工程攻克了大量世界难题,后续工程中将有更多难题等待攻克,尤其在挑战高海拔地区的西线工程将有更多世界首创。蒋旭光表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以重大水利工程为牵引,加快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通过科研创新、模式创新等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