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6大方法制定政策!“低碳和可再生氢能政策工具箱”报告发布!

   2021-12-03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53
核心提示:近日,氢能委员会发布了《“低碳和可再生氢政策工具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在 Vivid Economics 的分析支持

近日,氢能委员会发布了《“低碳和可再生氢政策工具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在 Vivid Economics 的分析支持下开发的,基于对氢政策在市场成熟度不同阶段和价值链各环节的表现的评估。48 项政策根据其经济效率和有效性入围,并映射到整个价值链和随时间推移的障碍。这些政策随后被分为三个国家原型的一揽子政策:一个自给自足的氢气生产商、一个进口国和一个氢气出口国。

《报告》认为:“氢经济的发展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实现深度脱碳,使各国能够实现其气候目标,促进绿色增长,并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已经有30多个国家引入了氢气战略,而工业界已经宣布了520多个大规模低碳和可再生氢气项目。”

《报告》强调:“到2030年,氢气的全部潜力需要直接投资约7,000亿美元。价值1600亿美元的项目和政府支持已经宣布,缺口接近5400亿美元。为了进行这些投资,该行业需要一个明确的政策和监管框架,并支持扩大氢气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早期市场建设阶段。一方面将政策和监管活动与项目和投资活动协调,是工业和政府尽快共同实现共同的气候目标的关键。”

《报告》认为,低碳和可再生氢高效政策设计有6大支柱:

一是利用地方优势,享受跨境合作产生的效益。这是政策设计的一个重要起点,与跨境贸易合作相结合可以提高效率。

二是通过目标和承诺来创造确定性。为了降低成本和吸引投资,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创造确定性,减少政策风险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国际标准和健全的认证体系在氢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氢经济的跨境贸易成为可能。为了促进和发展新市场,需要在生产、中游基础设施和工业等终端用途部门提供特定氢支持。

三是在整个价值链中给氢能产业提供独有的支持。为了促进和发展氢能的新市场,需要在生产、中游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和运输等终端用途领域为氢能的利用提供特定的支持。

四是支持强劲的碳定价机制。应在现有方案中建立和健全区域碳定价机制,并与氢能利用作为共同工作,推动二氧化碳长期有效吸收,减少碳排放。

五是采用国际一直的认证方案。国际标准和健全的认证体系在氢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氢经济的跨境贸易成为可能。

六是充分考虑社会价值因素。将社会价值考虑到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氢气政策可以对联合国的几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索要原版报告,请后台留言低碳氢政策报告+邮箱地址

原文如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可再生氢 氢气战略 氢能利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国最大规模风电离网制氢示范项目正式转入商运 全球在运电解槽制氢装机2吉瓦,但规划中项目高达1200吉瓦!
因科技而相遇 零碳陆运“未来式”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亮相2050大会 发布电动化蓝图 现代汽车携旗下重磅车型亮相北京车展
成都氢能完整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12家企业表达投资合作意向 2024成都工博会:四川探索氢能产业合作机遇
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满载运行试验 50台星瀚G醇氢重卡交付山西客户 助力山西东部地区绿色运力生态建设
中国华电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投产 培育绿色氢能新质生产力 推动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 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氢能车“免单”背后:12家山东上市公司或迎利好
Ionomr Innovations 在性能、耐用性和效率方面取得突破,使制氢电解槽的成本大幅降低 数字化转型四步走,助力钢铁行业“氢”装上阵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燃料汽车消费国 中国石化建成三大氢能交通走廊
打造河南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 林德推出在华自主生产的UpTime AD+系列离子注入包装气 助力中国电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球第一、先进技术!氢能高端装备逐步推向市场 氢能产业迎来“高光时刻”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