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华为无线产品线秦亮:5G是社会数字化基石

   2017-12-05 环球网
30
核心提示:【Global Tech 2017环球智能世界大会】3G提高了速度,4G改变了生活,5G则将改变社会。虽然距离5G真正爆发还

【Global Tech 2017环球·智能世界大会】3G提高了速度,4G改变了生活,5G则将改变社会。虽然距离5G真正爆发还有两年时间,但在产业链环节,围绕5G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商战已不可避免。

对于5G,秦亮在Global Tech 2017 环球·智能世界大会上用一句话概括:“5G是社会数字化的基石”。

秦亮认为,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华为无线产品线中国产品管理部部长秦亮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秦亮说。

据他介绍,5G技术能提供至少十倍的4G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对普通用户而言,5G意味着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可承载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大流量应用服务。但5G的应用远不止如此,其最广泛的应用场景是万物互联,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医疗、城市交通等垂直行业,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百分之百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2017年3月份,3GPP(第三代伙伴计划协议)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将5G NR非独立组网标准提前半年至今年12月完成。这意味着,5G商用部署明显加速。中国企业则是放眼全球,抓紧布局各地预商用机遇。

在研发自己的5G芯片与终端的同时,华为已经与手机基带芯片的产业链积极开展了广泛的互通互操作测试,共同验证终端芯片与移动网络接入网及核心网之间的互通与互操作性。

在2017年北京怀柔进行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技术方案验证期间,华为已经率先与芯片企业展讯通信、联发科技完成了射频与功能互通方面全面对接测试;近日,又与英特尔携手开展了基于中低频与毫米波的5G新空口技术互操作测试。

互操作性测试是终端与网络协同的关键与基础,在各个芯片厂家都在争抢5G领先高地的当前,通过了与5G基站网络的互操作性测试,就意味着终端芯片可以顺畅地接入无线网络,从而使5G芯片与终端具有了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此外,5G具有更高带宽和更低延迟的优势,为汽车实时数据交互及远程云服务指挥车辆操作提供了可能。秦亮举例,今年年初,华为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以下简称:DLR)于德国慕尼黑进行了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而在过去几年中,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通信技术被广泛研究。与基于WLAN的V2X相比,5G V2X技术以5G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和超大带宽的联合性能指标成为了未来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关键使能者。测试结果表明,基于5G的高可靠和超低时延的V2X方案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可靠性。

“华为和DLR共同签署了关于定义对5G移动无线标准需求的合作协议,该需求是专门针对高度自动驾驶(HAD)的功能,以及5G面向自动化应用的可行性的探索。双方聚焦研究在突发情况下应对策略的需求,提升HAD场景下的安全性。同时华为和DLR致力于寻求探索更复杂的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场景下车辆编队的联合协作技术,如利用规划变更行车路线和短距离下车辆编队去提高交通效率,节省能源。”秦亮解释道。

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的报告认为,5G好比印刷机、互联网、电力、蒸汽机、电报,可以重新定义工作流程并重塑经济竞争优势规则,是一项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且广泛影响的“通用技术”。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基本相当于所有美国消费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全球5G价值链则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中国将获得的工作岗位达950万个,为全球首位,远超美国的340万个。

“5G和物联网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通过解决关键行业领域的5G连接问题,运营商就有望在2026年增加36%的营收。中国企业正在放眼全球,5G预商用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秦亮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