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常州经开区大气污染治理迎来阶段性进展,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实际上大气环境质量仍然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而且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一不留神污染就会反弹,但是逆流而上,不进则退,越是困难期越要咬紧牙关,越是深水区越要动真碰硬。
一是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牵引,以网格化环境监管为核心,打通各级各部门环境监管责任传导隔板,扫除环境监管盲区,破解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打造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并充分利用大气监测站、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高空瞭望系统与大气微站共同形成了大气污染物全方位监测网,构建“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整合线上线下监管力量,构建覆盖全域的环境监管网络,及时高效发现问题、处置问题。
二是推进“精准+精细”谋双赢。按照明确职责、标准加严、动态管控、考核问责的原则,对管理水平、污染排放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的绿色标杆工地和绿色标杆企业发放绿色许可证,采取少停工或少予停限产措施。涉及重大民生保障的,只要污染物排污总量低于核定排放总量一定比例,并符合绿色环保标杆企业豁免政策要求的,重污染应急期间应免予或减少停限产。通过精准施策,靶向治污,在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工程,实现生态、经济、民生和谐共赢。
三是坚持“力度+温度”促转型。积极采用多时段、全天候的执法模式,建立严查严打常态化机制,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大巡查、突击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隐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着力整治无手续、无污染治理设施的“散乱污”企业。同时,坚决反对“一刀切”,绝不以罚代管、以停代管、以关代管,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科学制定实施管控措施,注重日常监管、过程监管和冬病夏治的预防措施,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