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我区三个种质资源库(圃)入列“国家队”

   2022-09-0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29
核心提示: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设的国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一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名单,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设的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呼和浩特)、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入选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的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入选国家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重要设施,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特征,承担着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安全保存、精准鉴定、共享交流等重要任务。此次公告的首批国家农作物、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包含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19个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体现了不同物种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

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呼和浩特)

此次入选的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呼和浩特)始建于1989年,专业从事饲草种质资源保存、繁殖更新、分发、交换和共享利用。目前已入库保存草种质资源47科278属895种18252份,2022年9月5日国家北方饲草种质资源中期库新库通过初步验收,计划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实现保存牧草种质资源达20万份以上,最大限度地将我国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优良牧草和农作物野生近缘种进行安全保存,可满足今后20年全国牧草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重大需求。

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

国家多年生饲草种质资源圃(呼和浩特)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240余亩,目前共收集保存了我国北部14个省区市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1205份牧草种质资源材料,其中野生种1012份(包括珍稀濒危种),如稀有材料黄花扁蓿豆和濒危物种柄扁桃、沙冬青等引进栽培种88份。田间保存的多年生牧草隶属7科45属169种,其中禾本科牧草有24属95种444份。豆科牧草有15属35种400份,占保存材料85%以上。

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

国家饲料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始建于2001年,目前已从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7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牛乳、马乳、驼乳、羊乳、牦牛乳、奶酪)、自然发酵食品(酸粥、泡菜、米酒、酸面团)、母乳、婴儿粪便等样品5144份,从中分离、鉴定、保藏乳酸菌34779株,包括乳酸菌的33个属138个种和亚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先后通过“内蒙古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及扩繁技术研究”“优良乡土草种质创新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预防和改善代谢性疾病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功能评价及其产业化技术集成”“乳酸菌有益代谢物的挖掘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展草种业、乳酸菌的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促进相关科研成果在自治区落地转化,推动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此次三个种质资源库(圃)入列“国家队”,将进一步筑牢我区种业振兴的种质资源根基,助力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