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聚焦三峡工程建设30周年

   2022-04-05 光明网
37
核心提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30周年之际,4月2日,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主

“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建设30周年之际,4月2日,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三峡大学、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三峡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在线举行。

会议由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绿色消费经济专业委员会、生态环境时空大数据挖掘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规划空间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20&ZD095)课题组联合承办,旨在以学术探讨的形式赓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绿色征程。

研讨会由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主持,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何伟军、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秦尊文、国务院原三峡办正司级巡视员周维等专家围绕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与历史意义、三峡对长江经济带的巨大作用、三峡工程的现在与未来将来等主题作主旨演讲。当日下午举行的青年论坛以更加多元的视角阐释了三峡库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与会者从三峡库区行业的视角分析了电商、工业、农业、能源等行业对三峡库区发展的影响并从三峡库区移民的视角分析了移民政策、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难题及其破解思路。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年会聚焦三峡工程建设30周年

与会者表示,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是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破解了世界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难题等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三峡工程建设让长江黄金水道变成现实,不仅实现了流量调节,更带来了航运条件的改善,为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会者强调,走好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新征程,必须权衡三峡库区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促进库区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修复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探索人居环境建设实践;排查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环境风险源,加强三峡库区环境风险管理;构建人口发展新格局,保证三峡库区人口可持续发展;重构三峡文化长廊,丰富长江文化内涵等。

文传浩在做会议总结时表示,三峡工程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夙愿,如今,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前提下,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中之重,应以三十周年为契机,而立之年积极思考后续发展、永续利用。他建议举办“长江三峡国际论坛”,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水利工程高质量绿色发展及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张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