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清丰县实施四大科技工程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07-11-19 濮阳市科技局
37
核心提示:清丰县实施四大科技工程,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和民生科技推广,实现了技术、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快了新农

    清丰县实施四大科技工程,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和民生科技推广,实现了技术、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今年元月份,副省长徐济超对清丰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进行批示,指出“清丰科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示范意义”,在全省推广清丰经验。

 

    一、抓科技富民特色产业工程,推进“三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重点实施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发”、“生态经济林综合开发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实现了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一是实行区域化布局,形成“东椒、中菌、西林”产业格局。东部辣椒种植面积31.8万亩,中部食用菌种植达到260万平方米,西部沙区速生林种植26万亩,形成了规模优势。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清丰品牌。5万亩优质辣椒生产示范区被确定为省级定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乡(镇)食用菌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三是推进产业化发展,形成区域优势产业。通过政策支持、技术资金扶持,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集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产品回收于一体的农业成果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家,培育的“申氏”牌食用菌、“澶都”牌辣椒、“科丰”牌良种等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三色”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特色产业,清丰县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中国辣椒第一县”、“全省速生丰产林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抓农村科技示范工程,以典型引领发展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在全县建成了种菜、种蘑菇、养猪、养鸡等34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2种,辐射带动农户3万户,增加经济效益2.6亿元,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孵化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加强科技示范村、户建设。先后培育以养猪为主的六塔乡后杨楼村、以种蒜为主的柳格乡袁屯村、以种食用菌为主的大屯乡贾枣格村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72个、科技示范户4300多户,给其建立科技文化大院、培训室、科技信息接收设备,配备技术人员,建立了各类科技致富示范典型,发挥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用。如2006年,科技局帮助大屯乡贾枣格村4户科技示范户引进夏季香菇新品种,免费供应菌种,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每棚纯收入13000余元。今年推广种植200多万棒,种植食用菌400余棚,年综合产值达到80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80%,种植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三是加强生态示范家园建设,促进农村的生态、节能、环保、和谐发展。大力推广了砖窑场等农村废弃地复耕及高效综合开发技术,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转化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技术,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建成农村安全饮用水示范村50个,节水灌溉面积40余万亩;沼气生态示范村35个,全县沼气池17000余座,秸秆气化站3个,推广“四位一体”、“猪—沼—菜(果、菌)”模式,年可节本增效2000万元。

 

    三、抓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引智提升工程。采取县乡政府出资、企业出资或联合收益的方式,结合省市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实施,先后聘请国家、省、市 专家50余名来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如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化开发,县政府出资聘请省内食用菌知名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孟丽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建立了食用菌专家大院,帮助编写了10万字的《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教材,帮助推广新品种3个,新技术5项,为提高食用菌种植技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2005年,整合科技资源,县政府成立了农技推广总站和农林牧科技服务大厅,设立了3个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公开选拔39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采取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每名技术员包12个行政村,每村包510个技术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种植、养殖户,实现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指导直接到人、到田,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先后建立了清丰县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清丰县科技成果网、农业信息网,开设了《走进乡村》电视科普专题栏目,利用河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县410个村(占全县502个行政村的82%)建立使用终端,配置电话、机顶盒、电视机,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查询、政策法规等服务,深受农民欢迎。四是实施技术物化网络服务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县乡村服务网络,开展物化技术服务。县供销社牵头,建立清丰龙丰农资配送中心,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连锁农资农家店206家,主要经营优质肥料、新型农药等农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服务,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科技店、放心店。河南科丰种业有限公司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217家种子分销点,由当地土专家、田秀才经营,把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到户。

 

    四、抓农民科技致富技能提升工程,培养新型农民

 

    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等50名专家为技术顾问,组建农业、卫生、法律等县乡专家服务团,编发科普书籍、技术明白纸,实施星火科技培训、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巾帼科技致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六大工程,积极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进村、进校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技术骨干、分点培训农户、走出去、请进来和送科技下乡等培训方式,每年培训人数3万人次以上,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星火科技带头人和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科技致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