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华为中兴听证会成美国议员政治表演秀

   2012-09-28 财新网-新世纪
28
核心提示:  □ 本刊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 文  一直饱受美国政府猜疑的中国通讯巨头华为和中兴,正式站到了美国

  □ 本刊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 文

  一直饱受美国政府猜疑的中国通讯巨头华为和中兴,正式站到了美国国会面前。

  9月17日,华为美国首席代表丁少华和中兴通讯负责北美与欧洲事务的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分别代表两家公司出席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

  宣誓、陈述、答疑,两位代表在近三小时的听证会上,就美国对上述企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质疑为自己做出辩护,希望以此进一步打开美国这个数千亿市场的大门。

  2011年初,在美国屡屡因“国家安全”理由而并购受阻的华为曾试图直面美国政府。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公开信,主动邀请美国当局对华为展开正式调查以打消疑虑。“我们决定应华为之邀进行调查”,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罗杰斯(Mike Rogers)在听证会上表示。

  该委员会从2011年开始对中国通讯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威胁展开调查,信息来源包括媒体报道、情报部门信息等多个渠道。

  该委员会的雇员于今年4月前往深圳了解情况,一个月之后该委员会的部分议员在香港与华为、中兴两家公司的高层进行接触。

  罗杰斯表示,在调查过程中该委员会对两家公司提供的材料并不满意,认为材料中关于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公司架构、股权结构、运营以及管理方面几乎没有具体事实证据来打消委员会的疑虑,且以违反中国《国家保密法》为由拒绝提供部分信息。

  但是,中兴代表朱进云向财新记者解释,美国方面要求的材料中90%的部分都已经提供,剩下部分是涉及中国政府和企业客户的一些信息,因此无法向美方提供。

  该委员会称由于材料不全,希望两家公司董事长能出席听证会并当面解答,但华为董事长任正非与中兴董事长侯为贵都未出席,而是派出代表参加。由于该委员会的听证大多涉及情报领域信息,因此其听证会一直少有公开,但罗吉斯称此次特意公开,意在让美国公众能亲眼看到两家公司的情况。

  长期研究中国对美投资的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向财新记者表示,华为和中兴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拿到美国电信市场的主流大单。这份报告本身并不会产生太大实际影响,只是国会一方面希望以此向美国政府显示态度,使其不敢对中兴和华为开绿灯以免招惹麻烦,另一方面,议员可以在听证会上通过强硬表现而挣得政治支持。“这场听证会就是一场政治表演。”史剑道称。

  从听证会的现场交流来看基本符合史剑道的说法,国会议员并未改变对上述企业的看法,而中国企业尽管正在尝试改变,但仍未进入符合美国政治生态的叙事语境。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两国战略猜疑无法有效打消的背景下,特定行业的中国企业将注定难以摆脱质疑。

  泛国家安全担忧

  虽然该委员会强调,并不关心两家公司在美的商业利益和运作,重点在于了解公司与中国军方和情报部门的联系,但事实上,从议员在听证会的问题看,该委员会的兴趣并不局限于此。总体归纳,此次听证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不公平竞争、与中国政府的联系,以及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危险。

  在不公平竞争方面,议员的问题主要包括两家企业是否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销售产品、母公司是否对美国分公司提供补贴、出口买方信贷等,并质疑为何华为在2011年利润大幅下降,是否涉及低成本竞争。

  而华为、中兴方面都矢口否认,称进入美国市场纯粹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也并未获得过母公司的特殊补贴。

  丁少华解释称,华为2011年利润下降主要源于外汇损失和全球招聘带来的成本上升。公司自身融资来源主要为海外银行,与华为合作的33家银行中外国银行占到23家,在2011年中贷款46亿美元中有74%来自外国银行。

  而对于出口买方信贷,丁少华称,这是业界的普遍做法,而且规模很小,一般占销售额的5%左右,主流仍是客户自己融资。

  对于国会是否可能将贸易保护主义掩盖在国家安全的外套之下,对华为、中兴进行阻碍,史剑道表示,尽管这种情况不算少见,但通过和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的交流,他认为罗杰斯确实只专注于国家安全威胁。“我的解释是,如果单纯只谈国家安全,那他们直接就告诉华为、中兴路行不通了,因为答案早定了。但议员为了表演,需要问这些方面来填充时间。”史剑道说。

  为进一步了解公司是否得到政府支持来进行市场竞争,议员米勒语带机关地问:“在美国,如果做到行业内最好,那么就是龙头企业(national champion)。我听说两位在中国的企业也被称为龙头企业,请帮我理解一下什么是中国的龙头企业?”

  两家公司代表显然意识到这一问题意在将公司与中国政府联系起来,因此遵循在听证会中一直采取的做法,即给予坚决否认,明确表示不了解自己的企业有龙头企业一说,且从未在市场推广中使用这一说法。“华为从来没有从政府拿到龙头企业的牌子,也没有因此获得过任何政策上的支持”,丁少华强调华为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来吸引用户。

  叙事方式存疑

  国家安全则是此次听证会的核心议题,但中兴和华为代表在这一问题上的回答显然不符合美方叙事习惯。

  有议员提出对中国法律的担忧,他引用中国《国家安全法》第11条质疑华为和中兴,该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可以查验组织和个人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

  美方议员称,担忧在特定情况下,中国政府会根据此法要求企业提供通信设备以供查验,而这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对此质疑,两位公司负责人都表示没听说过这一规定,但企业会对这一查验要求说不,而且中国政府并未向公司提出过这类要求。但对这一回答,议员并未接受,称怀疑在中国政府要求时企业是否能够顶住压力。

  一位熟悉国会风格的人士在现场向财新记者表示,作为公司代表,在听证会对议员的负面问题给予一概否认确实是美国公司喜欢采取的做法,但这一方式对中国公司也许并不适用。

  “美国企业毕竟有了长期累积起来的可信度,因此,一概否认的做法能起到效果,但是中国公司在美国议员心中没有基本的可信度,有时候,坦率承认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本来就不是公司的问题,应该由国家间的沟通来解决。”他表示。

  朱进云在会后也向财新记者表示,这一问题涉及两国的法律,需要政府间的沟通和多层次对话加以解决。

  但在史剑道看来,这种完全否认的做法虽然有其缺陷,但华为和中兴可能出于第三国市场的角度考虑,不愿在听证会上主动承认任何错误而被第三国市场抓住把柄,也借机向这些市场阐释自己企业的背景和产品优势。“对华为、中兴来说,他们在听证会上盯着的不是美国,而是其他国家的市场。”

  史剑道称,自己不明白华为和中兴高层对美国市场的真实定位,但是表面上似乎并不想放弃美国这一几乎不可能的市场。

  “各种方法我们都试过了,没用。”一位华为管理层人士今年初在和财新记者交谈时表示。

  在听证会上,丁少华还是表示华为在未来如有合适机会出现,仍会考虑进行收购。

  而和华为不同,中兴在美国目前为止未进行并购,朱进云向财新记者表示,并非完全不做收购,公司的做法主要是由其经营理念决定,需要从公司利益、可行性等角度综合考虑。

  而且他也承认,即使不是收购,中兴在竞标一些大型基础网络项目方面确实面临美方的质疑。

责任编辑:梁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