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感党恩 话变迁】一场座谈回首银川经开区发展路 追逐千亿园区梦

   2021-10-11 银川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27
核心提示:2001-2021年,历经20年风雨兼程,银川经开区以崭新的姿态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征途上闯新路。此次,在

2001-2021年,历经20年风雨兼程,银川经开区以崭新的姿态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征途上闯新路。此次,在庆祝银川经开区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中,特邀请参与园区建设发展的老领导们通过参观企业、参加座谈、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展,再现经开区“忠诚、创新、担当、实干”的时代精神,为推动银川“一高三化”建设再立新功。同时,自治区有关部门及银川市也为经开区成立20周年送来了祝福,并对未来发展给予美好期望。

360截图20211011141358131.jpg

图片来源:银川开发区

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服务大优化,经济大提升。建区20年,银川经开区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经开区历任领导和全体经开区人的奋力拼搏下,已发展成为银川市乃至自治区最具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园区之一,在产业发展、链式招商、高效服务、自主创新等方面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成为了银川市经济发展的探路者和领头羊。

在银川经开区成立20周年座谈会上,离任及在职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围绕建区20年的发展历程分别进行座谈交流,大家满怀热忱,畅所欲言。

1992年

奠基:拓荒者开启高新区建设之旅

一路走来一路歌,一路豪情远蹉跎。1992年5月18日,乘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区市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拉响了建设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桩机的第一声震响,一群拓荒者在银川掀起了项目建设热潮。

“1992年4月,自治区党委第八次常委会议决定建设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5.24平方公里;1992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作为高新区从无到有、成长蜕变的见证者、参与者,陈伟主任回顾1992年时说到,当时那里没有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面对眼前成片的生活垃圾,土地清理和职工安置成了难题,所以我们白天挨家挨户为居民落实政策、丈量房屋尺寸,晚上开会选址,最终定址在了“罗家庄”,周围还是一片农田,园区建设,也在一片玉米地中拉开了帷幕。

作为银川经开区的前身,高新区轰轰烈烈的建设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始的几年中经受了理念、资金、模式、政策等等考验,但专心实干的建设者们并没有被困难压倒,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那几年,拓荒者和建设者们苦干实干,分别到大连、郑州进行考察学习,全力推进园区土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了经开区建设的第一轮高潮。

2001年

建区:国家级经开区应运而生

蜕变,是辛勤耕耘后的收获和喜悦。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宁夏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产物,银川经开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成长壮大,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成立后第一批入职的员工,马杰主任助理为我们讲述了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之初所发生的故事:“刚开始经开区南部‘工业园’所在区域一片荒凉,被称为‘野猪林’、‘毛驴村’,地下是天然气管线,地上是弯弯曲曲的农田沟渠,天上是蜘蛛网般的高压线……为了在这片土地上拓荒,我们所有人吃住在工地,调查摸底、入户谈心、汇集民意、制定政策,持续几个月,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先后编制了‘蓝皮书’、‘黄皮书’,并清理出了一块0.8平方公里土地,首批7家企业安家落户,银川经开区正式起航。”

通过马杰主任助理的讲述,我们仿佛看到,经过无数次艰难的谈判,那些领导用真诚与效率打动了一个个群众和客商,引来了一个个项目,实现了从落后村庄向现代园区的蜕变,这也是老一批建设者以高昂的激情、披荆斩棘的勇气和锐意开拓的胆识,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不断超越,取得的丰硕成果。

2004年

合并:经开区发展步入新时代

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银川经开区坚持科学谋划,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了发展新格局,打开了工作新局面,一部厚重而辉煌的发展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2004年10月,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抉择下,高新区、经开区两区调整合并,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经开区后续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新的活力,使经开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马杰主任助理向我们介绍了两区合并后,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块牌子、两个财政“合二为一”,整体运行,不仅为当时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使员工们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工作作风,更好地肩负起建设经开区的使命。

2015年

探索:创新发展推动10年蝶变

短短10年,一座记忆中的“小村庄”,变成了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新高地。相比于10年前的“前面汽车跑,后面黄土飞”的景象,经开区的舞台更广阔,经开区人的视野更开阔了。

两区合并对于经开区来说是一件改变历史轨迹的大事。经过10年磨合、10年探索,变化的不只是面积,银川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框架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5年,银川经开区呈现出主导产业明晰,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已成为银川市巩固提升“兴工强市”发展战略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智能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走在了西北前列。

马耀勇副主任带领我们回顾了2015年前后银川市工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科技引领、智能化发展等问题,成为了区市党委、政府对经开区发展的新要求,所以经开区紧紧围绕区市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深度实施‘三调、两转、一示范’发展战略,在培育新经济、谋求新发展等方面求突破,进一步推动经开区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探路领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企业的发展是园区发展的晴雨表。作为在经开区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共享集团和方达电子可谓是宁夏的骄傲,作为园区企业,他们一起见证了经开区20年的发展成就,从农田阡陌到产业高地,经开区改革步履铿锵有力,发展蜕变有目共睹,接下来,企业将以实际行动,积极做好产业发展,争取为经开区高速发展描绘一幅精彩的产业画卷。

2018年

蓄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年,银川经开区决策者们以超群的智慧和胆识,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这一目标,并按照自治区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开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我眼中的经开区人,非常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他们敢闯敢干,用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银川经开区特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银川经开区挂职管委会副主任的于志军对经开区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

思路明,则事业兴。银川经开区带着“突破求强”跨越发展的坚定信心,昂首阔步迈上新的征程,“千亿园区”建设也在经开大地风起云涌。

2019年

奋进:用平凡成就园区事业发展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见证着“千亿园区”的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产业调整见证着“千亿园区”的提质发展;日趋优化的服务平台见证着“千亿园区”的蓄势发展……

“十三五”期间,银川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52亿元,年均增长19.5%;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银川经开区的工业总量不断壮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经开区人”的辛苦付出。从银川经开区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邱志军表示:经开区从一张白纸到高楼耸立、企业聚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大家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用实际行动建设了一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放活力竞相迸发,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优质资源加速集聚,功能配套日益完善、产城融合加快发展的经开区,为“千亿园区”建设开启了新一轮壮丽新征程。

2020年

定位:勠力同心实现千亿园区梦

建区20年,既是银川经开区告别过去的里程碑,更是走向未来的新起点。

重温来时路,银川经开区从共享铸钢的傻大黑粗变成窈窕淑女,到3D打印登上央视大国重器;从小巨人机床手工转向数字操作,到智能机床走向世界;从隆基1.2GW单晶引进落地,到30GW单晶、21GW切片、10GW电池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从天通蓝宝石单体60公斤晶锭的成功下线,到今天600公斤生产及切磨抛项目的跟进落地;从银和石英坩埚生产线落地,到中欣晶圆半导体和盾源聚芯硅部件的顺利投产……这些都是7.5平方公里从破土开疆、从头起步,到今天近50平方公里四个板块竞相发展、精彩蝶变的最好见证;这些都离不开为经开区振兴发展做出贡献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他们用汗水为“千亿园区”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

作为现任银川经开区的“掌舵人”,麦欣甫主任代表现任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前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表示:将带领经开区一班人,沿着各位老领导、老前辈规划的蓝图,务实苦干、接续奋斗,全力推动经开区健康持续发展,必将在“十四五”实现千亿园区梦。

精彩的答卷砥砺人心,发展的战鼓催人奋进。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银川经开区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1-8月,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50%,两年平均增速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5.3%。

未来,银川经开区将在区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标“一高三化”发展要求,紧盯千亿级经开区目标任务,在聚焦产业链延伸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着力优化投资服务上努力打造一流营商新环境,在全体经开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把经开区产业发展好、项目建设好、园区管理好,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勇立潮头、做好表率、争创一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