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内蒙古移动联合华为打造自治区首个“全光智慧城市”

   2021-08-23 人民邮电报
31
核心提示:2021年8月,内蒙古移动联合华为公司,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发布全光城域网络“1-25-10”时延圈战略布局,

2021年8月,内蒙古移动联合华为公司,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发布全光城域网络“1-25-10”时延圈战略布局,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全光智慧城市”正式落地。

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是新技术变革与城市发展新挑战的共同产物,其本质是用技术手段赋能城市,重塑城市的发展模式。其中,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城市数字化的坚实底座。2020年世界5G大会上发布的《全光智慧城市白皮书》首次提出“全光智慧城市”概念,其核心是基于千兆光网的创新技术,通过城市内广覆盖的光传送节点构建城市1毫秒(ms)时延圈,以全光联接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提供可承诺的品质网络服务,以运力释放算力,助力城市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于建设自治区最大的全光城域网络,内蒙古移动呼和浩特分公司率先在首府呼和浩特打造全光智慧城市建设样板。此次建设以F5G千兆光网为底座,构建城市“1毫秒”时延圈,最终具备“一站接入、一跳入云、一网多用、一键运营”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全市光高速枢纽布局。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全城1ms、呼-包-鄂-乌2ms、呼-京津冀5ms、呼-长三角10ms的超低时延圈已经完成构建。作为全国三大IDC节点之一,呼和浩特市将依托全光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超强运力,将呼和浩特市的整个算力资源无损辐射至自治区全境乃至京津冀、长三角,从而更好地服务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支撑“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落地。

1ms时延圈

边到云、云到云、边到边全部实现1ms时延

在呼和浩特城区,0.5ms时延圈全覆盖已经成为现实。目前可支撑呼和浩特市70%政府部门、金融行业及重点大型企业等一站接入的专线/专网联接需求,以超低时延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在核心城区外,全部实现1ms以内时延,并可进一步延伸至邻近的乌兰察布市部分核心区域。如今,构建一网多用的统一全光电子政务网,从而服务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两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

2ms时延圈

四市联动,一跳入云

得益于千兆光网创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四市的2ms时延圈,可以支撑90%的四地政企客户一跳入云的品质联接需求,不仅可以助力自治区电子政务网、智慧银行、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发展,还可进一步支撑现代能源、现代牧业、生物制药等优势现代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具有绿色节能突出优势的全光网络,最大可节省90%的能耗,可以有效服务自治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5/10ms时延圈

畅行数据高速路

联接京津冀、长三角的呼-京津冀5ms时延圈、呼-长三角10ms时延圈,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内蒙古呼和浩特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战略优势和资源优势,支撑东部企业数据在数据中心实时处理。目前,5ms时延圈已经覆盖京津冀全境,10ms时延圈已可逐步延伸至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不仅可以以低时延的云网算融合服务能力服务东部企业的存储灾备、CDN拉远等,还可以高效满足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等超低时延业务的需求。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内蒙古移动对呼和浩特地区光传送站点的战略性规划布局及建设已有11年。近年来,更是扎实落实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加快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网络能力和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服务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在光传送节点密度方面,现已在呼和浩特部署超过200个OTN光传送站点,每万人拥有的光传送站点数达到0.45,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进一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了基础。

2021年7月,随着在全光交叉、下一代光传送技术等领域大量联合创新实践的落地,内蒙古移动再次迈出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的一大步——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点亮内蒙古自治区首个“5G新型智慧城市”模型,用5G为进一步推动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科技兴蒙”战略落地砸下一记重锤。

未来,内蒙古移动将全面落实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充分发挥20多年来积淀的基础网络优势、属地化服务保障能力,以及近年来在5G、云计算、物联网和数字化应用开发等方面积累的能力,加强与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创新合作,用新的思路和实践方式,推动超级站点、OTN P2MP专线、FTTR等更多创新全光解决方案在自治区落地,全面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信息产业及数字经济“西部高地”,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